第九回
除余邪首选清络饮
辟众议巧加附子药
一九八三年七月下旬的一个逢场天,农闲时赶集的人特别多,街上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我在书店里呆了一会儿,忽然想起将要发表自己文章的上海中医药杂志该寄来了,于是趁着人群朝邮局挤去。刚到邮局,营业员微笑着把杂志递了出来。翻开一看,目录上果然有我的名子,顿时脑海里思潮起伏。我这个地位最低、牌子最小的农村土医生,第一次登上了全国中医药刊物中颇有声望的名牌杂志,怎么能不激动呢?我边走边阅读,不觉来到公社卫生院门口,一位姓周的医生向我招手,他正在诊断一个病人。来到科室,周医师叫我参与会诊。我把杂志搁在桌上,室内的其它医师争着翻阅。“嘿!小人物登上大雅之堂啦,恭喜!恭喜!”一位好奇的青年医师兴奋地说。我似乎没有听见,仍然聚精会神地切脉。周医师说:“这位病员姓刘,是本镇国药店里称中药的学徒工,他的病……”刘同志接着说:“我的病快到一年了,初起时出现梦遗,继则头晕目眩,最近又出现食欲减退,腹泻便溏。重庆、北碚、医院都去过,治疗起来始终无效。”周医师接着说:“前医的处方我都看过,多半是从肝经湿热、肝阳偏亢,或脾胃湿热等方面着手的。我治疗时也曾从这几方面考虑过,不同之处只是药味稍有一点变化。”
刘同志是中药剂员,必竟对方剂有点熟悉,他又补充说:“我服龙胆泻肝汤、羚羊钩藤汤、加减正气散不下数十剂,但症状总是不见好转。”我望其颜面无华,舌苔白腻,诊脉濡数,两尺重按无力。沉思了一下,便开始发表自己的看法。“诸位同道,我才疏学浅,今不揣谫陋,略疏管见,供大家商讨。本病初起时出现梦遗的原因是下焦湿热。梦遗日久损伤肾精,精亏邪留便形成虚实夹杂。患者继梦遗之后又出现头晕目眩,而头晕目眩仍有虚实之分。龙胆泻肝汤治疗肝经湿热,暂时用一下倒还可以,怎么能长期服用呢?患者以后出现食欲不振、腹泻便溏,就是由于长期服用寒凉之药损伤了中宫胃气所造成的。我观他颜面无华,切诊时发现两尺之脉无力,悉知肾精不但亏损,而且肾阳亦不足矣。目前时逢盛暑,虚人未有不感受暑邪的。新邪与旧邪相交为患,加上脾肾均已亏损,倘若再行猛浪的话,那必然就要偾事了。”说到这里,因口渴已极,便停了下来喝点开水。那位好奇而又性急的青年医师马上追问:“该怎样治疗呢?”停了一会儿,我又继续说:“若论治疗,须紧扣病机,结合时令,采用轻可去实之法,以清络饮变通加味。清络饮原是吴鞠通用来治疗暑温余邪未尽的芳香轻剂,本方由金银花、扁豆花、鲜竹叶、鲜荷叶、丝瓜皮、西瓜翠衣等药物所组成。我准备把扁豆花改为扁豆,用以治疗脾虚腹泻。又准备加菟丝子与芡实直接填补肾精。再准备加附子温补肾阳。”说到这里,诸医感到非常惊讶!诊断室里顿时出现了紧张气氛,大家开始沉默起来。还是那位好奇的青年医师先开口,他说:“清络饮内加附子,我简直从来未耳闻目睹,真奇怪!真奇快!”其中一位老年中医显得有些稳重,他温沉地问:“清络饮加附子出自哪部医书?会不会离经叛道?”另几位医师也有持反对意见的。周医师这时虽然默不作声,但看样子是在仔细地回味我说的每一句话。等诸医议论得差不多了,随后我又亲切地说:“诸位同道,刚才争论的交点是清络饮内能不能加附子,会不会离经叛道?对这个问题,首先要熟悉《伤寒论》。《伤寒论》中寒热药物混用的方剂很多,仲景早为后学开了先河。再看本病的机理,前面已经谈到既有肾阳虚偏于寒的一面,又有暑邪和宿邪未尽偏于热的一面。清络饮原属寒凉药物的方剂,经变通加入附子后乃属寒热药物混用的方剂了,它能紧扣病机,是符合辨证施治的规律的。”周医师微笑着频频地点头,他站起身来兴奋地说:“刚才我请何医师会诊,他把刘同志之病的病理机制阐述得如此精辟详微,真是匠心独运,别开生面,使我茅塞顿开,我完全同意他的治疗方案。”斯时我亦站了起来,脱口便说:“周医师过奖了,以上是我不成熟的想法,要知正确与否,只有让病人服药后才能结论。”随即处方如下:金银花10克,白扁豆30克,淡竹叶10克,鲜荷叶30克,西瓜翠衣30克,丝瓜皮汁30毫升分3次兑服,菟丝子20克,芡实20克,附子15克先煎半小时。3剂。
每隔五天一场的日子又来了,七月三十日,天刚蒙蒙亮,我应邀到外地去诊病,因来回共有三十多华里路,所以中午十二点半钟才到达街上。跨进公社卫生院的诊断室,刘同志早已等候在里面。他看见我走得满头大汗,立即站起身来忙去倒开水,随后亲切地说:“何医生,你真忙呀,请先喝杯开水解解渴吧!”我也关切地问:“刘同志,前次开的那个药方效果怎么样?”他又高兴地说:“当我服下第一剂药时,黄腻舌苔立即退掉,症状也明显减轻。接着服了第二剂和第三剂,近两天食欲增加,精神大振,今天我从早晨八点钟上班工作到十二点,大约称了八、九十剂中药,似乎一点儿也不觉得累,真没想到有这样好的效果呀!”周医师微笑着频频地点头。休息了一会儿,我们便开始复诊。这次脉搏虽不濡数,但右关与两尺重按仍然乏力。遂曰:“此病虽有好转,但未彻底痊愈。依我之见,再拟缓调脾肾法,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请问周医师意见如何”?“完全同意”,周医师爽朗地回答。于是处方如下:
党参30克,白术30克,山药30克,茯苓30克,扁豆30克,炙甘草30克,冬瓜仁60克,菟丝子60克,芡实60克。制服法:将上药共研细末收存,每日服12克,早、晚各6克,温开水送下。三月后随访,患者一切恢复正常。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又是一年了,上海中医药杂志第二次发表了我的文章,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这篇文章的题目是《阳和解凝酒佐治阴疽》,谈的是治疗外科疾病。说来凑巧,刚收到杂志的第二天,就遇到一位久治不愈的另一种外科病人。欲知遇到一个什么样的外科病人以及怎样治疗?且看下回分解。
茅屋山人、无闲居士何毅年4月23日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