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车的变迁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车的变迁散文作者/张红英车作为代步工具,对人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古至今,车的变迁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简明的时代个性,代表着一种文化背景和品位。普通百姓家车的变迁最能直观体现时代的变迁。(宝马雕车)“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古人陆上出行,乘坐的多是马车。同时,马匹数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王度记》载:“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四驾,士驾二,庶人一驾。”此外,还有人力车、骡车、牛车、驴车等等。沙漠的同胞主要交通工具是骆驼。因为骆驼特别耐饥耐渴,人们能骑着它横穿沙漠,故有“沙漠之舟”的美称。蒸汽机发明引发的工业革命拉开了“动力交通时代”的序幕(中华第一车是慈禧太后的座驾),封建制度下的中国道路交通赖以自豪的“辉煌马车”逐渐黯淡,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现代交通工具。(沙漠之舟)我出生在七十年代的农村。那时候,村里家家都是木制独轮车。独轮车除了作为运输工具外还作为交通工具。小时候记忆犹深的是,每逢冬天去姥姥家,母亲都会在木制独轮车上铺一床厚厚的被子,我和给姥姥的礼物一边,弟弟妹妹一边,最后再给我们盖一床厚厚的大被子。路上父母轮流推着我们。到现在我都清楚地记得一家人开心地边走边聊边唱的温馨场景,可见幸福指数跟财富的多少在一定情境下是不成正比的。(木制独轮车)我小学快毕业的时候,家里买了大金鹿的大轮自行车,那可是我们家的大件。学车的时候,父亲在车的后座绑一根长木棍,每次摔倒都是木棍先撑地,这样我就不会磕碰伤。等我学会骑车,车把心都震碎了。父母赚钱不易,我心疼并自责了好久。我和妹妹去镇上的中心初中上学的时候,因为家里只有一辆自行车,我们两个在路上都是轮流倒换着一个骑车,一个坐车。考上益都卫校后到城里上学,父母给我买了一辆崭新的小轮自行车。新自行车带来的喜悦稍稍弥补了我选择益都卫校而没选择青州一中的失落和遗憾。那三年,每星期我都骑着它从学校回家。可能因为年轻,几十里地,从来没觉得累。后来,我们家又陆续买了农用汽油三轮车、电动三轮车,不但拉的货物多、人多,还省时省力。改革开放的春风也让我们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我结婚后,自己的小家先后买了两辆摩托车,一辆轻骑,一辆踏板—三阳阿蒂拉,可惜都太重了,我推它们都困难,虽学过但都不敢骑,我主要的交通工具还是自行车。年冬雪后的一个早上,我骑着自行车驮着6岁的儿子往学校赶,在一个下坡时因路上结冰滑倒,包里的手机都摔坏了,至今记得儿子当时说过的那句话:“妈妈,好险呀!我的腿都差点摔断了。”叔家妹妹自小娇俏,爱美,长大了也是个玲珑剔透的可人儿。那时她常常着了一袭白裙骑一辆白色踏板摩托车一掠而过,迎风飘扬的长发让人生出无限遐想。母亲常常望着她的背影笑着说:“这闺女就跟个风哨似的!”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年春节,我家买了第一辆汽车—羚羊,虽不是什么高档车,但那时觉得好开心,再也不会出现大年初二下了大雪骑了摩托车回娘家冻得流鼻血的事了。我的主要交通工具也由自行车换成电动自行车。年春节,我们又换了宽敞漂亮的天籁车。我虽然有驾驶证好几年,但开的不熟,唯一就是家里那位偶然喝过酒后能在他指挥下慢慢驮他回家。叔家妹妹在老家开了手机家电大卖场,整日开了宝马车穿梭于城乡之间,熟练的就像我骑电动自行车,我常常艳羡不已地说:“我要是能将车开得像妹妹一样该多好!”夫笑着说:“你天生就不是个泼辣女人。”唉!一语中的,我无语。好在现在有了方便快捷的“滴滴出行”,弥补了我急用车时不敢开车的遗憾。就是想去北京上海,坐上动车几个小时就到了。(凌云车)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这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