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空军如何在30年间一点点的补齐一个又

作者:赤剑天涯

最近做了我们家几十年邻居的叔叔走了,难忘他带我认识了“小羚羊”直升机,难忘他曾对我讲过的北京故事,难忘他手把手教我下军棋,下象棋。

五岁的娃儿蹲坐在棋盘边上冥苦想如何应招,对面的30多岁大叔时不时拿起酒壶抿上一口,嘴上还在催促“快一点,你军长就要被我炸弹炸了”,好不得意。小小的赤剑也想下棋下得快一点,不被催,但是比起输棋的代价,下棋还是要“三思而后行”比较好。

别问赤剑酒量为啥那么好,高度白酒按斤算,那都是从小下各种棋,摧残....练出来的。

有的事,得趁早做,有的话得趁早说,不然你永远不知道那一次会是永别,还有没有人记得流逝岁月里的那些事。

相信看过上文的小伙伴都发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们空军的许多短板,如缺少现代化的战斗机,战略运输机,战略轰炸机,加油机,预警机等等。

但是其实有个短板也非常明显,并且还是空军战斗力重要构成部分,其重要程度不亚于轰炸机,但是军迷们却常常忽视,没错,他就是我们空军的对地/海攻击力量。

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想定里,空优战斗机负责夺取战区制空权,夺取制空权以后的对地攻击任务就交由各种攻击机和轰炸机来打理。

当时的人民空军弱,战机相对外军来说,不够先进,夺取或者短时夺取制空权不让强敌的攻击机在我们的头顶肆意妄为就成了重中之重。

这一情况又导致了以下两个局面的诞生,第一人民空军需要更多的专职空优战机,没军机技战术质量就用数量及指战员军事素养凑,空军的发展脉络也呈现出先解决高性能战斗机保证制空权这个最尖锐的矛盾,再想法解决其他问题。

第二个就是空军掩护之下的海军和陆军为避意外,召唤出了强大的伴随防空火力。特别是我们人数众多的陆军伴随防空能力建设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可以说,论陆军打飞机以地制空,俄罗斯人都没有我们手段多,人民陆军对野战防空火力的执念一度和陆军的“火力不足恐惧症”一样属重度晚期。

外军战机迭代快,更先进,他们有足够优势抓住三代机多用途的趋势,很轻松就在专用空优机的基础上发展出“空而优则地”的多种用途战斗机,而我们的空军当年主力是二代机的底子,空优机的多用途大多停留在装装无指导铁炸弹,射射无控火箭弹的层面上,对地的攻击力仅仅是拥有,但是却不强。

外军在90年代的同期战斗机基本都可以携带“百舌鸟”及“斯拉姆”等精确制导武器在防区外摧毁目标,如91年2枚斯拉姆导弹依次炸进伊拉克发电站厂房,最终从内部摧毁了这个设施。

战斗机的多用途方面当时我们和外军有不小的差距,那我们搞好专用攻击机的工作不也可以把对地对海攻击的短板补得很好么?

很遗憾,当时我们面临的局面是专职的强-5太老,载弹量也小,防护力更是不足,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需求,即使做了现代化改进,加装了先进的雷达仍然和军方的要求所去甚远,海军的跨海突击方面在有了在“飞豹”以后勉强有算。

那是个什么年代,海军在讨论海红旗-7如何拦截“雄风”反舰导弹,陆军在探讨35高炮+“前卫”单兵导弹如何组网拦截“战斧”式巡航导弹,空军在研究现有军机如歼-8如何拦截F-22的年代。

当时虽然我们难,我们落后,我们在艰难起步,但是骨子里却有着“保家卫国,守土安民”的坚韧信念。身后就是祖国,我们一步都不能退,即使器不如人,敌人胆敢进犯,抱着必死之心奔赴疆场,三尺青锋也定让敌血溅三尺。

当时外军专用的对地攻击机要么防护强,要么响应快,载弹量大武器多种多样,如A-10,苏-25等专用攻击机。

但海湾战争的实例告诉世人,依赖地形规避系统贴地突击丢铁炸弹的方式在越来越先进严密的地面防空火力网面前不异于“飞蛾扑火”,能远打远射高开高打就尽量不要贴得太近,飞得太低,容易出事故,比我们强-5更强度生存力的“狂风”式战斗/攻击机就在伊拉克战场损失惨重。

我们明显不能走这样的老路,对地攻击能力的不足,只能在战机的迭代更新中慢慢补齐,虽说当年的强-5在巴基斯坦的国际演练中以低空飞行科目打败F-16,幻影-5及米格-21等机型取得打击地面目标靶第一名的成绩,但“五爷”连带它的强势项目都老了。

现代化战争更强调“在肉眼看不到的位置解决战争的胜负”,如空军海军强调的超视距作战,空对面武器也在强调的防区外发射。

空对地武器的远程,化智能,化自动化,战机的多用途化,防空火力的严密化和现代化让军事界的专家都发出了“强击机是否还能再强”的疑问。

有多用途战斗机,轰炸机远距发射命中精度极高的制导武器,武装直升机,远程火炮,火箭弹,无人机等实施战场遮断,还有必要花巨资整出一款专用攻击机么?

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们在问自己,年后到现在我们也在问自己,强击机真是战场必须品么?

年后随着苏-30MKK及配属的电视制导空对面武器的引进,人民海军的对海攻击能力大幅提升,对地/海打击能力的海军短板随着飞豹+各式轰-6改+苏-30MKK组合的诞生而大大缓解。

一机多能的苏-30不只对海/地能力强悍,载弹量大(是强-5的5倍多,和早期轰-6相当),航程远,空优性能及机动性也不差,甚至在远洋警戒中锤得日本的F-15J“抱头鼠窜”。

而人民空军解决对地攻击能力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同样得益于战机多用化的红利,一方面得益于我国武装直升机及无人机技术的发展,人民空军终于在年后建成了一支“攻防兼备”的强大军事力量。

歼-10,歼-11,歼-7,歼-8,歼轰-7的多重任务化,及后期直-19,直-10,歼-16的入列,人民空军是一点点的把硬骨头啃下,一点点的提升了自己的实力。

远的不说,光说对地打击的直升机这块,短短几十年间我们就经历了运输直升机挂火箭弹客串武装直升机(如米-17/米-)到发展出专用武装直升机。

专用武装机这块又从外挂横梁一字型野蛮粗暴的横穿座舱变成更符合直-9气动外形的W型外挂横梁,最后又在此基础发展出专用的直-19武装侦察直升机,然后以此技术突破为契机整出了武直-10及超科幻的隐身武装直升机。

可以说三十年间人民空军正一点点的强大起来,甚至仅用30年不到就走完了欧美国家50~60年走过的路,许多科目从无到有,许多科目从有到精,许多科目从精到举世领先,我们正是这样一点点的把往昔的短板补齐的,一点点的走向强大,走向国防现代化。(本文完)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chengyaotongcai.com/afhpz/6329.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