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到底对生态有多大益处为什么国外媒体

一场世界上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成效显著的义务植树运动在中国持续开展了30多年,全民义务植树这么多年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参加义务植树的人数达亿多人次,累计义务植树亿多株,年,中国森林面积为17.29亿亩,森林覆盖率为12%。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森林面积已达到26.2亿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8.21%。在世界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的情况下,中国实现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森林植被面积增加,植树造林成果显著。

但是,近日世界权威科技期刊,英国《自然(Nature)》杂志网站刊文,质疑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中国在西北部大规模植树的工作“可能会加剧水资源短缺”。这些树部分地方确实挡住了沙漠的扩张,但一些科学家担心,许多树木的树种并非原产于种植它们的原产区,而且它们被放置在因全球变暖而雨量较少的区域,会消耗很多水源,引起缺水更严重,这两年,我国南北缺水问题确实是越来越严重,生态环境也无明显好转。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一,地下水位下降:

多年来,由于用水量增多,导致华北地区地下水位每年平均下降12厘米,年以来,中国湖泊减少了多个,面积缩小约1.86万平方公里,现在南,北方缺水都比较严重,包括我国最大的两个淡水湖区鄱阳湖和洞庭湖都缺水严重,全国多座城市中,已有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个。

二,水土流失现象没有得到缓解,中国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区主要有:西辽河上游,黄土高原地区,嘉陵江中上游,金沙江下游,横断山脉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山地丘陵区,还没有得到根本缓解。

三,草原退化严重,由于草原的严重退化,从而导致牧草产量持续下降。沙漠化现象还在发展,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等沙漠化土地还在扩大。

四,气温越来越高,生物物种继续减少

近30多年来的资料表明,高鼻羚羊、白鳍豚、野象、熊猫、东北虎等珍贵野生动物分布区显著缩小,种群数量锐减,属于中国特有的物种和国家规定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数量均在继续减少。

据统计,一亩树林比无林地区多蓄水20吨左右,植树造林对治理沙化耕地,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

按照道理来说,我国每年植树造林这么多年,林地增加这么多,各地地下水位应该有所增加,但是事实上却是缺水越来越严重,那水到底到哪里去了呢?

一般认为树木是维护生态最好用的“武器”之一,树木多可以抵御气候变化,减缓全球变暖的脚步,然而,并没有更多的证据可以证明。

由于各国在控制碳排放方面取得的进展有限,许多地方大力推广植树早林,希望利用树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缓解气候变化,但是最新研究表明,树木可能并不像人们希望的那样有效。

许多科学家都对增加森林面积表示赞同,但也有一些科学家表示应采取谨慎态度,他们认为森林对于气候变化的影响非常复杂且具有不确定性,树木是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使地球降温,但是它们也会释放各种混杂的化学物质,其中部分可能会使地球变暖,不仅如此,树木深色的叶子会吸收阳光,使温度上升,过去几年里有若干分析表明,森林的这种变暖效应可能会部分或完全抵消其带来的冷却效应。

对于环境科学,我们仍然还有许多未知的东西,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索,期待专业科学家在未来能解开这诸多谜题,給民众一个合理的解释和解决方案。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chengyaotongcai.com/afhpz/5046.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