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驾仕派的原创文章,来自撰稿人张杜若。
写在前面:
自主品牌近两年的发展势头可谓异常迅猛。年中国汽车销量数据显示,自主品牌销量首次突破千万大关,占比已超过46%。更重要的是,支撑这份数据增长的不再是低端的、廉价的车型,而是越来越多的依靠新设计、新技术以及高品质打造起来的新一代自主品牌产品。
而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国品牌的一大代表——吉利汽车。首先从市场销量来看,年销量达到了辆,同比暴增50%。年前五个月的销量,就已完成了全年百万销量目标的44%。这一波销量“暴增”的背后,离不开以博瑞、博越、帝豪GL、帝豪GS等为代表的吉利“3.0时代精品车”的助力。
与此同时,在今年5月10日 “中国品牌日”,吉利发布了“iNTEC人性化智驾科技”技术品牌,其中的核“芯”驱动力即“高效动力技术G-Powr”,所涉及到的吉利汽车动力系统的研究,无不成为大家所热议的话题。
接下来就将从吉利动力总成历史、现况和推进规划进行一个比较详细的梳理。
阶段
吉利自主研发动力源于为打破丰田发动机的束缚
吉利的自主发动机研发实际上起步很早,始于年,算得上是自主企业开始研发发动机的*金起步期,多家起步早的企业都是在那个年代。这才使得后来国内车市*金十年中自主车企没有被三菱、丰田等发动机供应商所掣肘。而吉利彼时起意“单干”,也是源于要打破丰田8A发动机的束缚。最终MRQ1.3L发动机于年成功面世。
86Ps/rpm的 功率和N?m/rpm的 扭矩数据与当时市场上的天津夏利、长安铃木羚羊车型的动力处于同一水平。而先期于年配车的自由舰,则成为了那个年代吉利最火爆的车型。中国车“中国心”,也成为那一年振奋人心的爆红口号。也正是在那时,吉利初尝了独立自主的骄傲与自豪,因为在点火配置方面的更胜一筹,MRQ1.3L的问世也不得不促使强势的丰田对8A发动机进行了技术升级和更新。
而吉利 变速箱的诞生更殊为不易。彼时别家还没有开发自动变速箱,当时也只有大众在中国设置了一个独资的变速箱厂。上汽和天汽也因为前期大量的投资却未有所成效而打了退堂鼓,而吉利领导人李书福却在当时找回了曾经参与变速箱项目的一些专家继续研发。年5月吉利 变速箱投产,这一举措虽无法撼动国外变速箱在国内的垄断地位,但对吉利自身而言,成本控制受益,配车成本元,比当时进口采购低了近一半。
驾仕评:站在今天的角度看,尽管当年在技术上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它在现实层面却有助于吉利在成本控制上占有更多的议价空间。更重要的是,这是吉利 次尝试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对日后更高难度、更复杂的开发,以及吉利自有的高技术人才储备,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
正向研发和海外并购下的快速发展期
进入第二个阶段的动力研发,吉利开始拥有更长远的发展规划和目标。对动力总成部分影响较大的两项海外并购是,年吉利汽车收购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器公司——澳大利亚DSI和年收购沃尔沃。
特别是在收购沃尔沃汽车以后,吉利与之进行了全开发流程和全方位合作,并在设计、工艺、制造、产品质量、变更管理、IT系统、供应商选择等方面得到沃尔沃的深入融合。在这个时期,吉利发动机产品排量分别向上和向下拓展,逐渐涵盖了1.0至3.5L排量。其中,搭载于帝豪和帝豪GL上的1.3T涡轮增压发动机,被评为“中国心”年度十佳发动机。它的 功率98kW,峰值扭矩Nm, 车速为km/h,百公里油耗仅5.7L
驾仕评:这也就是上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