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辨证体系中,肝脏的辨证中,有一个比较复杂的证型,那就是肝风内动。肝风内动也是一个极其危险的证型,也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证型,更是一个需要极其多变的证型。在肝风内动中,一般分为四大证型,分别是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动风、血虚生风,每一个都不简单,需要谨慎对待。前面已经讲过了肝阳化风,这里重点讲热极生风。热极生风,顾名思义是热邪过于亢进从而引发肝风内动的一种表现。这种情况是肝风内动中极其危险的一种,基本病机是热邪亢盛、燔灼肝经、热闭心神,临床上常以高热神昏,躁热如狂,手足抽搐,颈项强直,甚则角弓反张,两目上视,牙关紧闭为基本症状,舌脉上多以舌红或绛,脉弦数为辨脉要点。热极生风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表现呢?我们先来一起拆解一下,热极生风多是以高热与肝风同时兼见为辨证要点。由于热邪蒸腾,充斥三焦,从而导致高热;热入心包、心神昏聩,所以导致神昏、躁扰如狂;热邪燔灼肝经,津液受烁,从而引发肝风内动,从而出现手足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两目上视、牙关紧闭等筋脉挛急的表现。而舌脉方面,由于热邪内灼营血,所以出现舌色红绛,而肝经火热燔灼,就会出现脉象弦数。从这个证型的一些症状不难发现,这种证型的病情已经是十分严重了。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首先就应该平肝熄风、清热止痉。那么,这种证型有什么代表方剂吗?还真有,有一个老中医秘传的配方,对于控制这种证型还是有一定的能量的。而这个方剂就是清代医学家俞根初先生的《重订通俗伤寒论》里的羚羊钩藤汤。羚羊钩藤汤究竟由哪些药物组成呢?据《重订通俗伤寒论》中记载,全方由“羚羊角一钱半,双钩藤三钱,霜桑叶二钱,滁菊花三钱,鲜地黄五钱,生白芍三钱,生甘草八分,茯神木三钱,川贝母四钱,淡竹茹五钱”等10味药组成。这10味药,在煎服的时候,需要先将羚羊角与鲜竹茹先煎代水,钩藤需要药液快要煎好的时候放入,再煎几分钟即可。那么,羚羊钩藤汤为何有这样强大的力量呢?不妨来了解一下它的配伍密码吧!全方以羚羊角、钩藤为君药,主要起到清热凉肝、息风止痉的作用。以桑叶、菊花为臣药,主要作用是辅助君药,强化清热凉肝息风的作用。以生地黄、白芍药、生甘草、竹茹、川贝母、茯神木为佐药,其中生地黄、白芍药、生甘草主要起到滋阴增液、清热凉血、柔肝舒筋的作用,竹茹、川贝主要起到清热化痰的作用,茯神木主要起到宁心安神的作用。以甘草为使药,主要起到调和诸药的作用。这个方剂里,除了君药具有力挽狂澜的作用,还有几味药极其奇妙,首先是菊花,也许很多人认为菊花不就是疏风的吗?哪里奇妙了?但是如果你知道著名的“侯氏黑散”之后就知道了,菊花在“治大风”方面可谓是拥有极其深厚的内功的。再者就是甘草,在这里也是很奇妙,它既为佐药,又为使药,作为佐药的时候,主要的作用是益气清热,作为使药的时候,主要起到调和诸药的作用。由于这种证型是一种比较危险的证型,而且也容易出现各种兼证,所以也要学会加减变化。如果遇到热邪内闭、神志昏迷的,应该配合紫雪丹、安宫牛黄丸等清热开窍的方药;如果高热不退、耗伤津液,或者平素有肝阴不足的,出现痉厥的,可以酌情加入玄参、麦冬、石斛、阿胶等养阴增液的中药。所以,遇上热极生风的肝风内动证,真的需要极其谨慎,也需要极其认真的对待。一般来说,清营汤和紫雪丹等方药对于这种证型也是不错的选择,但是羚羊钩藤汤却是本证型的最佳选择,如果没有这个老中医秘传的配方,估计这种证型还不容易得到控制,但是在临床使用羚羊钩藤汤时,剂量及药物的增减,可以根据病情的变化而变化。金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