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尔尕特口岸的尖兵们

1月22日下午4时,海拔米的吐鲁嘎特山口,寒风凛冽,雪花飞舞。新疆吐尔尕特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前哨班,民警邓肇怀和同事们,按照检查程序,仔细检查着出入国门的车辆。不远处,便是中吉边境第51号界碑。而这里,也曾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关口。跟着邓肇怀他们才几分钟,穿着羽绒服的记者就感到十分寒冷,打起寒颤。而邓肇怀和同事们,要从上午10时工作到晚上7时。车多时,甚至要到晚上10时。记者在现场看到,可供邓肇怀他们临时休息的地方,是一个用集装箱改成的铁皮房子,除了可以挡一挡风雪,里面同样寒气逼人。前哨班是吐尔尕特口岸的“尖兵”,负责着从吉尔吉斯斯坦进入中国车辆的第一道检查工作,平均每天要检查货车多辆,最多时达辆左右。就在邓肇怀和他的同事们紧张检查车辆的同时,距离他们4公里处的综合查验大厅里,前哨班民警张强正在和同事们操作着各种仪器,对入境人员和车辆进行细致地检查。经他们检查过关的车辆,还需要驶往公里外的吐尔尕特口岸去通关。前哨班的20余名民警要各司其职忙碌一个月,才能轮换。陈新果是吐尔尕特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的参谋长,这个月正好在前哨班带班。已在检查站工作了14年的他,对前哨班所处的艰苦环境再熟悉不过。“这里年平均气温只有零下4℃,空气含氧量比平原少40%,就算是盛夏时节,也经常大雪纷飞。”陈新果说。31岁的吕晓鹏是吐尔尕特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的执勤科长。记者问他在边防检查站工作了多少年时,他呵呵一笑:“我工作的时间短,才7年。”吕晓鹏接着告诉记者:“最近两年,前哨班查出的案件少多了。正是我们的顽强坚守和细致工作,形成了震慑力,心怀叵测的人知道在这里不可能漏网,就知难而退了。”走进前哨班综合大楼,“苦得有价值、苦得有作为、苦中见精神”的鲜红标语直入记者眼帘。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守关人,始终牢记着党和人民的重托,忠实履行职责,守护着国门。交谈中,记者了解到,前哨班曾立下不少战功:年2月6日,在一辆入境货车中查获近1.3万张麝鼠皮、根羚羊角;同年9月5日,再次在一辆入境货车中查获根羚羊角;年10月30日,查获企图偷运入境的根羚羊角和2.5万根牛鞭,三起案件涉案金额均超过亿元。“丝路先锋、国门利剑”,前哨班当之无愧。END来源:新疆日报记者:尹小军何玲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chengyaotongcai.com/afhzz/6256.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