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写不长,对话来凑数!但是对话能随便写吗?当然不能。
成功的语言描写,对展示人物的身份、情感及内心世界,展现人物的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不少学生的作文里,要么无语言描写,让文章显得单调,无法树立鲜明的人物形象;要么人物对话无特点,只会运用“某某说:‘……’”这种常见格式。因此,今天我们总结一下,如何让你文章中的人物对话丰富多彩起来。
一、“提示语+说话内容”:牵羊式。(提示语在前:加冒号)
例(1):小女孩望着最低的那块玻璃说:“有个绿色东西从窗玻璃旁边探出头来,她是什么呢?”(选自《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例(2):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选自《羚羊木雕》)
先写某某说,然后写他所说的话,这种对话描写,能够使读者先知道是谁的话,人物关系明白清楚。
二、“说话内容+提示语”:推车式。(提示语在后:后面加个小圆圈)。
把引话放在某某说的前面(某某说地后面用句号),其作用是为了强调所说的话。
例:“真的,它现在要开花了。”这个母亲慢慢开始相信,她的孩子会好起来。(选自《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引文在前,是作者为了强调母亲的信心。
三、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在两头:挑担式。
1.说话内容+提示语+说话内容(提示语在中间,中间逗号来相连)。
例(1):“爸爸,你看!”他快活地叫起来,“这是什么?”(选自《琥珀》)
这部分提示语加入“快活”神情,具有画面感。
例(2):“这是琥珀,孩子。”他高兴地说,“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呢,一只苍蝇,一个蜘蛛。这是很少见的。”(选自《琥珀》)
这句人物对话比较长,先承接他人的话,提示语部分承前启后,使后面的引文简单明白。如果将提示语放在后面,那就显得拖拉不明快。
2.“提示语+说话内容+提示语”(说话人在两边),如:
她妈妈接过来一看说:“哎呀!你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她把羚羊递到我的手上。
爸爸摸着我的额头,“儿子,太棒了,你真是我的骄傲!”他高兴地说。
四、没有提示语:省略式。
即把说话人是谁省略掉。使用这种格式时应注意,必须使读者能够根据说话的语言环境清楚话是谁说的。
例:小叶对小美说:“咱们的头发还能长长呢。”
“哼,能长多长?”小真问。
“长得啊,能盖过腰,对吧,小叶?”
“对,能到腰呢。”
“怎么,你们的头发才能长那么长?我的啊,能长得更长呢!”
小真说。
(选自《小真的长头发》)
人物对话的位置为什么要变化呢?这主要是为了表现说话人的神态、情绪、心理及时间先后等,是为了让人物语言表达得更精确、更细致、更流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所以孩子们可以在自己的作文中经常变换对话形式,可以为你的文章添彩哦!
四种人物语言描写方式你会了吗?有问题评论区留言,老师会第一时间回复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