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羊的文化传说,你听说过吗

相传,远古洪荒之时,人类以蔬菜、野草为生,面黄肌瘦、神情萎靡,神羊偶见不忍,善心大发,从天宫私自盗取五谷(稻、稷、麦、豆、麻)给人类种植,人类感念其恩,于秋收冬藏之时,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来纪念神羊。玉帝得知此事后大怒,命天宫宰羊于人间,并要人们吃掉羊肉,不想,次日在神羊行刑的地方,先后长出了青草、羔羊,羊从此在人间传宗接代,以食草为生,把肉与鲜奶贡献给人类。

羊是人类最早开始狩猎和驯养的动物之一,与人类的繁衍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而留下了众多关于羊的文化。如伏羲、神农以“羊”为部落图腾;伏羲受“羊角柱”的启发,发明了推进中华文明进程的“八卦”;尧舜时代的大法官皋陶曾借助独角神羊断案,实现古代司法公平;汉代董仲舒将儒家文化的核心精华“仁”、“义”、“礼”赋予到羊的身上,赞叹羊是“美”、“祥”之物;明代将“羊之跪乳”编进儿童启蒙读物《增广贤文》中,将羊塑造成懂得感恩的典范……可以说,“羊的基因”几乎渗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

此外,从汉字的字源、语源等文字学中,同样可以发现众多的“羊文化”。如最早可见的文字资料卜辞表明,殷商时期已经“六畜”俱全,羊是重要的家畜;而在《甲骨文字典》里,以马、牛、羊、鸡、犬、豕这“六畜”为字根的汉字中,羊部字数最多:如“羊大为美”、“羊鱼为鲜”、“羊食为养”、“羊言为善”、“羊我为义”......;“亡羊补牢”“羚羊挂角”“饿虎扑羊”“挂羊头卖狗肉”等等日语俗语也渗透着“羊”文化。这些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羊”文化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咀嚼。

广州五羊的传说

传说在二千多年前周夷王时,广州还是海天茫茫,遍地荒芜,人们辛劳终日难得温饱。一天,天空仙乐缭绕,有五位仙人身穿五彩衣,骑着口含六束谷穗的五只羊飞临广州,把谷穗留给了广州人,并祝愿这里年年五谷丰登永无饥荒,然后驾云腾空而去,羊化为石。从此,广州成了富饶的地方,这动人的传说世代相传,广州也因此得名“羊城”。

羊身人面神

与人身羊角神相对,《山海经》中还记载了一种羊身人面神:“凡西次三经之首,崇吾之山至于翼望之山,凡二十三山,六千七百四十四里。其神状皆羊身人面。”意思是,在西方第三山系,从崇吾山起到翼望山止,共有二十三座山,全程六千七百四十四里。这里的山神都是人脸羊身。

从古至今,关于羊的文化传说众多,羊文化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而羊乳也被推崇成为“奶中贵族”,饮用它的好处也不尽言说。那么了解了羊文化后的你,是不是对羊有了别样的认识?是不是对羊乳也跃跃欲试了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chengyaotongcai.com/afhpz/7597.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