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加羚羊是最古老的哺乳动物之一。在第四纪冰川时期的沉积物中发现了它的化石,同时发现的有剑齿虎、长毛犀牛、猛犸以及其它在欧亚早已灭绝动物的化石。在当时,赛加羚羊栖息在从不列颠群岛至阿拉斯加的广大地区。赛加羚羊是中亚和里海Pre-Caspian地区草原上的一种迁徙有蹄类动物,这种动物常常形成庞大的群体并且以适应该地区恶劣的自然条件而闻名。公羊头部长有浅黄颜色半透明的、像蜡一样的羊角,这是它们在发情期决斗用的武器。
赛加是俄语中羚羊的译音,由于它主要生活在俄罗斯,所以称之为赛加羚羊,由于有高高隆起肿胀的鼻子,而又被称作高鼻羚羊或大鼻羚羊。成年个体长1.2~1.7米,肩高75~80厘米,体重36~69千克;背部黄褐色,臀部、尾、腹部白色,夏毛短而平滑,冬毛色淡、浓密且长;四肢较细,只有雄性个体有角,角基部为棕黄色,上部黄白色如蜡,角上部至尖端处光滑无轮脊,角质坚硬。角长于眼眶之上,向后微倾,角自基部长出后几乎竖直向上,至生长到整个角的1/3高度时,二角略向外斜,接着又往上,往里靠近再又微微向外,最后二角相向略往内弯。长度可达22~40cm,具明显的环棱13-17个;雌兽无角,仅有短的突起。赛加羚羊栖息于荒漠或半荒漠草原地区,自然环境极其恶劣,夏天最高可达摄氏四五十度,冬天最低可达摄氏零下四十多度,赛加羚羊却有顽强的适应能力,鼻骨高度发育并卷曲,内布满毛、腺体和粘液管;鼻子很长,向下盖住了嘴巴,但在吃草时鼻子能灵活的摆动,在每个鼻孔中均有一特殊的具粘膜的囊,夏天在干燥的荒漠中奔跑可避免将灰尘吸入肺中,寒冷的冬天可使吸入的空气加热并变得更加湿润,同时也与灵敏的嗅觉有关。
赛加羚羊每年秋季集结成大群,南迁到较暖的山谷草原,赛加羚羊是欧洲唯一的羚羊品种,它们常常不安分地到处游荡,一边走动一边进食,即使是充足的鲜美青草也只能引诱它们驻足片刻。春季组成5~6只至20~30只的群体,然后又集结成大群,向北迁移至夏季草场。善于奔跑,其迁移行程可达~公里以上。赛加羚羊主要以草类及低矮的灌木为食。取食的植物种类很广,赛加羚羊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在它们所吃的植物中,有13%是别的动物所不喜欢的,因为这些植物大多含有有毒物质和盐分。这些有毒物质对其他食草动物来说也许是致命的,但赛加羚羊却能够将毒素分解和消化,羚羊角有极强的解毒功能,这也许与它能够吃这些有毒植物有关。
冬天,厚厚的白雪覆盖住了大地,它们却能够刨开雪层,挖出埋在厚雪下的艾属植物,靠着这些东西度过严冬。赛加羚羊极其耐渴,在取食青草季节能长期不饮水,只在缺乏青草的干旱情况下才寻找水源。嗅觉、视觉均非常灵敏,既可用嗅觉察知天气的变化和随风传来的数公里以外的青草味道,又可靠视觉见到1公里以外的敌害。它繁殖很快,雌羊8个月即性成熟,雄羊需1年半成熟,每年11月开始交配,妊娠期5个月,多在5月份产仔,每胎产1~3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