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枕寒
西沙群岛长夏无冬,旅游航线终年可预约,旅行者多选择避开台风季观光。邮轮自凤凰岛起航,历经十个多小时的航程后抵达锚泊区。途中几乎无信号,对于习惯网络生活的旅行者而言将是一段较为难捱乏味的时光,幸而邮轮上还有书籍与棋牌可供消遣。
图/杨启学提供
水波不兴的季节,西沙群岛周边如画如镜。能见度高达30米左右、深浅不一的水域,在阳光照样下呈现出不同色泽,边界线清晰可见,素有“玻璃海”“七色海”之称。
“一层一层,由远及近,海水越深的地方,颜色越深,从浅蓝(过渡)到深蓝。”出于工作原因常年往返西沙群岛与三亚的杨龙感触颇深,“站在岛上看,海水像线条一样;从海面上经过时,则感觉海水像是一块一块的。”
眼前的风景该以何物作为喻体,杨龙思考良久,联想起通透温润的翡翠。“像玉的质感。玉有不同的颜色,翡翠也是如此。有的淡一点,有的深一点,每种颜色不尽相同。颜色稍浅一点的特别纯粹,颜色深一点,就会觉得它特别深邃。”
若是台风季出行,定期不定时到访的台风将成为旅途变数,带来风浪或致使提前返航。杨启学去年7月初随团探访西沙群岛时恰好遇上变数——彼时台风蔷琵刚离去不久。
他犹记得刺眼的日光即使戴着墨镜也难以忽视,空气中满是海水的咸味,海面风起浪涌,他们乘坐接驳艇一路颠簸,到达岸边时已经全身湿透,衣服晒干后还有盐分结晶残留在表面。“整个小艇被浪打得脱离海面,”回想起惊险时刻,他心有余悸地补充道,“彻彻底底脱离海面飞在半空中。”
图/杨启学提供
西沙群岛涵盖30多座岛礁洲,但旅行日程中仅有银屿岛和全富岛在列。由珊瑚石堆积而成的鸭公岛也曾在规划之内,但被两年前一场强台风扰乱了平静与安宁,只得闭门不再约见,等待生态缓慢复原。
银屿岛一如其名,岛上细沙如白银,自古有渔民常驻于此。他们造访西沙群岛的历史可追溯至明代中期。在没有动力艇的年代,渔民们从潭门等地出发,随风航行一个多月才能到达目的地,多停留半载左右才返乡。驻岛渔民延续着潭门祭祀“公”的传统。相传该仪式是为了纪念个如兄弟般互助,在台风中遇难的渔民。
感受渔村文化之余,还能品尝到新鲜捕捞上岸的海货,如海胆蒸蛋、清蒸石斑鱼、清炒红口螺等。在清澈无杂质的海水中生长的鱼虾蟹远比近海捕捞的更为鲜美,但凡品尝过的游客都难忘那一口美味,杨龙亦是其一:“那边的海鲜吃起来,感觉风味是完全不一样的。”
全富岛则是一座以水产丰盛著称的无人岛,由于海拔较低,陆地面积与形状不断随海水涨落发生变化。岛上沙子细腻如雪,珊瑚随处可见,偶尔还能撞见攀爬上岸的海龟。游玩项目仅有沙滩排球、秋千观海与升旗仪式。曾在网络上看见一位旅行者独自坐全富岛的秋千上观海的照片,画面里海天辽阔,岛屿窄小得仿佛随时可能因涨潮“神隐”,浮想起每天在B-星球上独自观看43次日落的小王子,孤独又壮丽之感油然而生,尽管深知画面之外围满了人。
憧憬西沙之旅的游客,除了希望得见纯净的西沙群岛之外,也带着亲眼见证祖国边疆的愿望,在全富岛上参加升旗仪式无疑是一次独特的体验。“你在那边会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杨龙回忆起年第一次踏上全富岛与数百名游客一同升国旗的场景。随着音乐响起,人们不约而同跟唱《义勇军进行曲》,不少游客红了眼眶,更甚者已泣不成声。“这种感受是身临其境才能够体验到的。”
图/杨启学提供西沙群岛邮轮之旅的客群以中年以上的人群为主,爱国情怀真挚浓烈。杨龙依稀记得曾有一位上了年纪的长辈带着强烈的旅行意愿奔赴港口,医生告诫他的身体并不适合进行长途旅行,但他仍然坚持,情绪激动地表示身体无所谓,只愿看一眼祖国的边疆。杨龙也观察到年轻旅行者的身影在逐年增多,为了满足旅游需求,他们已在筹备亲子旅游、研学旅游等产品。
全富岛和银屿岛已是普通游客能够抵达的最南端,但杨龙仍向往着更南端的风景,他期待未来能有机会前往羚羊礁,前往南沙群岛与曾母暗沙,瞧一瞧边境的风景。
Tips
西沙群岛全年气温恒常,但紫外线较强,岛上无林荫遮挡,容易晒伤,旅行之前需充分备足物理防晒用品。
搭乘接驳艇往来岛屿和邮轮、在岛上踩水游玩时,衣服很容易被海水打湿,建议携带多套换洗衣物。
为了保护当地自然环境,请勿从当地带走任何东西,回到船上之前一沙一石皆要物归原主。唯一能带走的只有眼睛与影像设备中所记录的独一无二的风景,别忘了带上摄影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