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突然发现一张年中国陆航训练飞行员的新闻报道照片,照片中除了主角EC-直升机之外,还有另一款中国*迷比较熟悉的装备,那就是从法国进口的“小羚羊”轻型武装直升机。
和EC-伴飞的“小羚羊”“小羚羊”轻型武装直升机是中国装备的第一款专用武装直升机,在上世纪80年代从法国引进,年开始正式在中国陆*航空兵部队中服役,到现在已经整整服役了34年,虽然目前主要用来培养飞行员,但总体性能仍然比较稳定。
中国进口的“小羚羊”轻型武装直升机数量不多,只有8架,单价也还可以,只有70万美元,当然了,这是上世纪80年代的币值。
运达中国的“小羚羊”不过,中国在“小羚羊”轻型武装直升机的引进项目中,并非只有“小羚羊”轻型武装直升机,还有配套的“霍特”(HOT)反坦克导弹等其他配套装备,这些装备为后来直-9G和机载型“红箭-8”反坦克导弹的诞生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小羚羊”发射“霍特”反坦克导弹以当时中国同法国之间的良好关系,如果中国要仿制“小羚羊”轻型武装直升机,甚至是直接引进“小羚羊”轻型武装直升机的生产线,可能性都非常高。那么,为什么中国没有对“小羚羊”轻型武装直升机进行仿制呢?
该机仿制难度低于直-9很多人都认为,当时中国陆航主要是想通过“小羚羊”轻型武装直升机来验证对武装直升机作战的猜想,那么,中国陆航想要印证的武直作战理念是什么?最终又得出了什么样的结果,导致中国陆航放弃仿制“小羚羊”轻型武装直升机了呢?
“小羚羊”就是轻型武直派的代表之一在上世纪80年代,世界武直主要分为两大派系,其中一个派系是轻型武装直升机派系。该派系认为,仅凭武装直升机很难独自消灭敌人庞大的地面装甲力量(意指苏联苏*,下同),武装直升机的主要作用是替己方装甲部队削弱敌人装甲部队的作战能力,再由己方装甲部队上场赢得战局。
另一个派系则是中大型武装直升机派,该派系认为中大型武装直升机载弹量大,还能够携带更多的机载设备,在单个出击波次中起到的杀伤效果更大。不过,由于当时武直技术还不完善,加上各种野战防空力量的快速发展,导致轻型武直作战能力高于中大型武直的结论一度甚嚣尘上。
另一派代表则是米-24在两伊战争期间,面对伊朗陆*强大的装甲作战力量,伊拉克选择从法国进口了多架的“小羚羊”轻型武装直升机。在实际作战中,先用“小羚羊”轻型武装直升机对伊朗装甲部队进行削弱性打击,再由己方装甲部队上阵,作战效果不错,这也成为当时中国陆*打算引进“小羚羊”轻型武装直升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伊拉克用“小羚羊”取得了不错的战果但是等中国陆航真的装备了“小羚羊”轻型武装直升机之后,发现这款2吨级的轻型武装直升机,本身就是法国版的“快速消耗品”,如果想在绵密的苏*野战防空火力下,对苏*装甲部队取得较好的战果,不仅数量要大,而且损失率也十分惊人,中国陆航根本经受不住这种损失。
轻型武直攻击力偏弱,只能依赖数量优势因此,中国陆航开始将目光转向了中大型武装直升机上,开始专注于中大型专用武装直升机的研发,并用直-9G等非专用武直暂时执行反装甲作战任务。而诸如“小羚羊”这类轻型武直,直到中国开始注重特种作战之后,才又开始得到重视。
直-11火力也不弱(图源水印)当然,此时的中国陆航也不再只有“小羚羊”轻型武装直升机可以选择了。无论是武直-19系列还是直-11,都已经能够满足中国陆航的使用需要。“小羚羊”轻型武装直升机也就退居二线,执行飞行员的培养任务。
图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