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0年代末到年,红箭-8共销售了20多万枚,占全球反坦克导弹总销量的四分之一,而它在年更是击毁了豹2A4,打破了豹2A4四十年不破金身的神话。除了豹2A4,美国的M1A1,俄罗斯的T-72和T-90也同样成了红箭-8的“刀下亡灵”。战绩辉煌的红箭-8在我国同样有着辉煌的历史地位,年红箭-8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随着技术的更新迭代,红箭-8已经逐步退出了我*装备序列,但是红箭-8为我国反坦克导弹事业和*备外贸事业做出的贡献却不可磨灭。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随着大规模坦克作战登上历史的舞台,反坦克作战也成为各国研究的重点。各国除了加紧研制性能更先进的坦克和反坦克炮外,同时还将反坦克导弹的研制作为重点,例如美国的陶式反坦克导弹,苏联AT系列反坦克导弹,法国霍克反坦克导弹等等。当年,我国面对苏联的机械化部队,同样有着反坦克作战的需求,所以早在年反坦克导弹便立项,年在苏联AT-3的基础上研制出了红箭-73反坦克导弹。
虽然红箭-73的性能在当时来说还算不错,它在我*中也装备了较长时间,但是红箭-73仅毫米的穿深,无法击穿苏联的T-62坦克。同时红箭-73由于采用手动制导,对导弹操作手的要求较高,所以精度也不能让我*满意,在加上当时各国已经开始装备第二代反坦克导弹。因此在搞红箭-73的过程中,我国第二代反坦克导弹也同时开始研制。
不过,红箭-8的研制过程异常艰难,后来参与过研制的工程师总结红箭-8的研制过程时就提到,整个过程经历了三大难关。第一道难关就是从零开始。与我国当时其他的*工项目相同,我国对第二代反坦克导弹了解仅限于知道它是可以半自动控制的反坦克导弹,至于关键参数、总体方案一概不知。除了技术一概不知,红箭-8的研制甚至都要从研制场地建设开始。
红箭-8的研制正好赶上了“三线迁移”,我国反坦克导弹的研制小组也需要从东北搬迁到了西北,而研制小组的新驻地原来是一所学校,所以科研人员到驻地后发现,新驻地除了宿舍,研制必须的办公室、厂房、实验设备以及实验场地一概没有,而且驻地周围也都是农村非常荒凉,科研人员只能自力更生。也就是说,红箭-8的研制工作其实是从盖厂房开始的。更加雪上加霜的是,不少科研人员在搬迁的过程中流失,这使得红箭-8的研制工作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
红箭-8遇到的第二个难关就是核心技术,首先就是制导导线。虽然红箭-8与红箭-73都采用导线制导的方式,但是红箭-73的导线不能符合红箭-8的要求。因为红箭-8的初速度达到米每秒,是红箭-73的两倍还多,实验初期红箭-8使用红箭-73的经验制造导线时经常出现断线的问题。最后,科研团队只能推倒重来,从导线的材质到导线制造工艺一直到最后的导线缠绕方法,全部从头开始技术攻关,最终才攻克了导线制造工艺。
其实,这也是整个红箭-8核心技术研制的缩影,很多人认为我国已经有了红箭-73,所以在第二代红箭-8的研制过程中,不少分系统或零件都可使用红箭-73的,但事实完全不是这样。从第一代到第二代反坦克导弹,技术上有质的飞跃,对于分系统以及各个零件也完全不同,所以红箭-73的零件和技术都无法应用到红箭-8上,甚至连一个电池、一节导线、一块隔热板,都需要重新研制。
红箭-8遇到的最后一个难关是内部压力,在红箭-8研制最困难的时期,国内出现了“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声音。同时因为与西方国家关系改善,美国陶式、法国霍克等反坦克导弹都十分成熟,这些国家也向我国抛出橄榄枝,所以不少人表示要取消红箭-8的研制,将研制经费转而投入到购买国外先进反坦克导弹上。法国更是将霍克反坦克导弹挂载到小羚羊直升机上,一同到我国演示。不过最后由于报价太高,我国实在无法承担,最后只买了几架小羚羊。而霍克反坦克导弹的采购,由于预算紧张无法形成规模,自然也无法形成战斗力,所以只能作罢。
正所谓苦尽甘来,历经15年的研制,红箭-8定型装备部队,并参加了同年的国庆阅兵。80年代,我国都进入了韬光养晦的阶段,所以这个时候的红箭-8瞄准了国外市场,结果便一发不可收拾。年它出口巴基斯坦,之后更是向巴基斯坦出口了整个红箭-8生产线。这里还有一个传说,巴基斯坦购之前买过一批美国陶式反坦克导弹,之后又想加购一批,不过美国狮子大开口提高了价格,而恰巧当时巴基斯坦与我国在接触过程中了解到我国有意出口刚刚研制成功的红箭-8,于是便将红箭-8与美国陶式拿到一起测试,测试中美国的陶式5发2中,而红箭-8则打出了5发5中的好成绩,于是巴基斯坦果断采购红箭-8。不过这个故事未经证实,大家听听就好。
而红箭-8在之后的外贸中也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出口到20多个国家,从80年代末到年共销售了20多万枚,销量仅次于陶式反坦克的导弹,占全球反坦克导弹总销量的四分之一。而红箭-8之所以畅销的原因一方面是售价便宜,单发的价格仅20万人民币左右,相比7到10万美金的陶式反坦克导弹,价格十分划算,同时其性能还十分优异,一点也不输陶式。
红箭-8的威力很大,作为第一款打破豹2A4金身的反坦克导弹,威力自然不用多讲,它采用空芯聚能装药战斗部,穿深达到了多毫米。并且红箭-8的弹重仅11公斤,装药量就达到了5公斤多,也就是说红箭-8弹体中一半都是战斗部装药。与陶式相比,陶式弹体重量28千克,战斗部装药5.9千克,也就是说红箭-8的弹体重量不足陶式一半,装药量却差不多。
另外就是红箭-8的精度非常高,同时操作也十分简便,命中率可达90%。红箭-8采用了半自动跟踪导线制导的方式,虽然与红箭-73一样导弹发射后,操作手需要一直盯着目标,并且需要导线传输制导信号。红箭-73为代表的第一代反坦克导弹采用的是遥控制导,操作手在瞄准目标的同时还需时时刻刻盯着导弹,手动纠正导弹与目标之间的偏差。
而红箭-8则不同,导弹发射后操作手只需要将瞄准镜中的十字线牢牢套在目标上即可,制导装置会自动计算导弹与目标之间的偏差角度,并传输给导弹纠正。这使得红箭-8的精度在到米之间的距离上精度可达70%,而从到的距离上精度更是达到90%以上。同时由于只需要操作手将十字线套在目标上,所以操作也十分简单,不需要长期复杂的培训,只需要短时间学习即可掌握。这对不少国家的士兵素质来说非常友好,也是大家都喜欢红箭-8的原因。
最后就是使用灵活,红箭-8重量轻便,弹重为11多公斤,重量不足陶式的一半,大部分成年人都可以轻而易举的携带,全系统只需要3个人携带,加上备弹也只需要4个人。另外就是可以多载具使用,除了可以脚架发射,红箭-8还可以安装到越野车、皮卡车、装甲车以及直升机等载具上,这也受到不少国家*队的欢迎。
由于红箭-8出口数量十分巨大,出口到的国家也很多,红箭-8自然参加了不少实战,并且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年在伊拉克战争中,红箭-8就曾正面击毁美国的M1A1坦克,之后也多次击毁M1A1,要知道坦克正面的防护往往是最坚固的。年,红箭-8更是击毁了土耳其陆*的豹2A4,打破了豹2A4四十年不破金身的神话。年的叙利亚冲突中,有近10辆豹2A4被击毁,大部分有是红箭-8所为。在巴基斯坦,红箭-8作为巴基斯坦陆*的标准装备在历次冲突中有屡建战功,多次击毁印度陆*T-90、T-72在内的坦克和装甲车。
不过由于技术的更迭,特别是随着第三代反坦克导弹的问世,红箭-8的弊端也逐步暴露出来,首先各国将第三代坦克正面装甲升级到了0毫米水平,所以红箭-8反坦克导弹的穿深明显不够用。红箭-8没有攻顶能力,因此它逐步被红箭-9、红箭-10、红箭-12等新一代反坦克导弹取代。不过由于红箭-8价格便宜、操作简单、精度高威力也不小,所以它仍然受不少国家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