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估计,植物正以每年多种的速度从这颗星球上消失,有些植物我们甚至来不及认识,就已经再见再不见了。但是,植物并不总是被动的,它们也有主动出击的时候,而且一旦摇身一变,很可能就会成为凶残的杀手,上个世纪80年代的南非,金合欢树就靠自己的努力,“*倒”了多头扭角林羚。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参与这场缠斗的两个主角,金合欢树和扭角林羚。金合欢树在各种陆地环境中都能够生存,而且特别耐旱,所以在非洲的沙漠中非常常见,也是长颈鹿最喜欢啃食的植物之一。金合欢树的花语是“转瞬即逝的快乐”,这句话用在扭角林羚的身上最合适不过了。
扭角林羚因为雄性个体那一对盘旋向上生长的螺旋角而极具识别性,它们广泛分布在非洲大陆的稀树草原,食物以叶片、嫩草、根茎、果实为主,有时候为了吃到更高的嫩叶,扭角林羚会用后肢站立,让原本只有1米多的“身高”瞬间增至3米,只需要再伸长脖子,树顶的叶片就能任它享用了。与长颈鹿一样,金合欢树也在它们的食谱上。
但是年到年,南非一个狩猎区内每到旱季,都会有数百头扭角林羚莫名其妙的死亡,不见外伤,也没有挨饿,六年时间里扭角林羚的死亡数量达到了多只,这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经过观察和解剖,扭角林羚的胃里除了大量未消化的金合欢树叶子外,并没有其他异常,最终科学家确定,问题就出在这些没有消化的金合欢树树叶上。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产生疑问,为什么长颈鹿和其他扭角林羚吃金合欢树的叶子就能好好活着,而狩猎区里的扭角林羚却丧了命呢?科学家通过观察发现,长颈鹿吃金合欢树的叶子时既小心又挑剔,它们会充分利用自己脖子长的优势,站在树下轻轻咬树上最嫩的叶片,咬上几口后,便逆着风向转移到下一棵金合欢树,继续啃食树顶的嫩叶,这种进食方式恰好避开了金合欢树释放的化学物质。
没错,金合欢树在反击,当叶片被咬后,金合欢树便开始增加其叶片中的单宁含量,在大约15分钟内,它所释放的单宁水平便会远远高出正常含量,虽然单宁本身没有*,但是它却能够与扭角林羚肠道中的蛋白质结合,使得叶片难以被消化,严重扰乱了扭角林羚的消化功能。
那些被金合欢树“*倒”的扭角林羚,由于被集中放养在狩猎区内,一方面一到旱季没有足够的食物供选择,只能吃金合欢树的叶子,另一方面因为活动空间有限,只能拼命啃食同一片金合欢树的叶子,最终被“*倒”了。
不仅如此,金合欢树还启动了警报系统和防御机制。被咬的金合欢树释放出了 , 顺着风飘向周围的金合欢树,提醒它们注意,接收到信号的金合欢树叶随即开始提高单宁含量,它们能够在5到10分钟之内,将叶片单宁含量翻倍,以此避免遭到扭角林羚或其他动物的啃食。
实际上,野生扭角林羚并不会经历这种灾难,而是与金合欢树和平相处,达到平衡。因为野生状态下,一个扭角林羚群体大约由20头个体组成,它们会通过扩大觅食范围而避免被植物释放的化学物质影响,但是狩猎场里的扭角林羚别无选择,既要果腹,又没有足够的食物,只能吃掉单宁含量很高的金合欢树叶,最终导致致命的代谢反应,使得植物完成了对动物的反杀。
与动物相比,植物得到的